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
这段文字很短,却在中国文学史上非常出名,也是后人熟知的《庄周梦蝶》的故事。
也许正因为这个故事,让许多人对庄子这个人很感兴趣,而庄子留下的作品更因想象丰富奇特,语言充满哲理气息,被称赞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
追溯中国的文化源头,阅读古典是不二法门。
《庄子》应该不容错过,只是面对如此上天入地,鲲鹏变幻的哲理大作,如何能够读懂《庄子》呢?
然而跟随着庄子奇幻的文笔上天入地之后,感叹一下文笔之灿烂和梦幻,可能并没有真正读懂庄子,毕竟要真正读懂经典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对于《庄子》一书的解析者一直不少,也让后来者对于如何阅读和理解,多了一份参考价值。
有直译的,有评论的,不过从逻辑思辨的角度去解读,却是一个全新的视角了。
陈可抒的这本《人间逍遥游》倒是独辟蹊径,化繁为简,从逻辑的角度出发,开启了一场与庄子一起畅游四海的逍遥之游。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庄子》的开篇就让人无比震撼,此篇也是庄子追求绝对自由的思想表现。
从无穷的世界开启,到小知不及大知,再到去名去功,最后是无用之用.......
本开篇也诞生了许多经典成语,如鹏程万里、扶摇直上、大而无当、心智聋盲等等。
除了感受其中的哲理之言外,更有逻辑和语言上的阅读美感。
语言的美感与奇幻不多说,有一定古文基础的,基本上能够读出其中的思辨之趣。
因此,在逻辑上,陈可抒给出一条清晰的逻辑线,从体、用、辨展开,也让人明白此篇的意义所在:有实才会成长,有大知才会逍遥。
一个人要真正能够逍遥于人间,最重要的还在于本心,而这个本心更不能被自己的“知”所局限。
这点倒是和论语中的那句经典之句相合: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人间逍遥游》是重点点评了《庄子》内篇,这也是《庄子》一书三十三篇中最重要的篇章,基本上《庄子》想要讲述的大道差不多都在内篇点出。
不过话也说回来,真正要理解内篇中的语境、语义,不乱误解还是有点困难的。
许多人以“相濡以沫”来形容爱情的美好而言,只能说是贻笑大方。
《大宗师》中这一段是这样描绘的: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与其誉尧而非桀也,不如两忘而化其道。
鱼本来是生活中水中自由自在,因为泉水干涸而抛于陆地,命悬一线,只能相濡以沫求生存,这算是一件好事吗?
所以庄子认为,与其苦苦挣扎,不如在江湖中自由自在来得好,这点也和逍遥游的出发点是一致的。
当然,其重点也不是互相忘记显得薄情,正如陈可抒点评的:其核心之道在于“江湖”,而不是“相忘”。
从逻辑上来看,《大宗师》的逻辑线也是非常清晰的,从先有真人,后有真知的立言开启,到后面的不断论证,最终展示出“天人合一”的思想出来。
而如何抓住这种思想的逻辑线路,可以在书中跟随陈可抒的逻辑表,完成在阅读过程中的逻辑自洽过程。
《庄子》最重要的七篇内篇,在本书中通过逻辑思辨这条主线被一一地点出,可以让读者充分理解如何真正达到从外至内的“逍遥游”的阅读体验。
此书是小开本,篇幅有限,对于没有读过《庄子》,或者对文言文功底欠缺的人来说,读起来还是有点难度,毕竟要先过理解文言文这一关。
如今对于《庄子》的注释已经有不少,配合着来阅读,倒也不是一件难事。
不过还是建议,哪怕有白话文的翻译,多读点原文,也是一种学习和理解过程,毕竟阅读是自己的,想要从古典文学中吸取营养,了解一下中国传统文学的魅力还是必要的。
人生不易,想要真正逍遥游,也许读读《庄子》也是一种可喜的开端。
添加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