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伟胜:
树挪死,人挪活,庄子逍遥游篇,就是围绕着一个游字展开的,逍遥游才是解脱之道,不仅庄子,逍遥游篇是围绕着游字展开的,在庄子33篇中多次提到游字,
皇帝游乎赤水,登昆仑之丘而南望,天根由于殷阳,庄周游于雕陵之樊,孔子西游于卫,子游由于楚,泽阳游于楚,谆芒将之游,东至大壑;知北游于玄水之上等等。
都是在讲一个游字
然而,在庄子则阳篇,说到一个叫伯矩的人,柏矩学于老聃,请之天下游。伯矩是老子门下的一个学生,他学习了一段时间以后,也向老子请示,想游于天下,
老子说,已矣!天下犹是也,
老子告诉他算了吧,天下都是一样的。
老子的意思是说,真正的游是天游,是心有天游,只有打开了你的心境,只有自己先达到了那种自在的境界,泯合了是非的观念,这时候你游遍天下,也如入无人之境,
这才是真正的逍遥游,如果你走不出自己的内心,那么你看到的一切,都会影响到你的情绪,都会让你内心波澜起伏,在伯驹再三请求下,老子也只有任他而去,
老子就问他,你准备到哪里去呢?,他说,我想到齐国去看一看,果不其然,刚刚到了齐国,立足未定,就在城门口看到一个犯人被处死,本来对齐国还是心有向往的,
可是刚到齐国就打翻了他的美好愿景,他一下子接受不了,把自己的衣服披在了犯人的身上,不由得嚎天而哭,开始嚎涛大哭起来
不能够接受这个残酷的现实,边哭边说,,子乎,子乎,天下大灾,子独,先离乎!
说你啊你啊,你到底是怎么搞的?是不是觉得这个世界苦海无边?所以你先走一步,所以你提前的走了,
莫为盗,莫为杀人,荣辱立而睹人之病,货财聚而睹人之所争。看看这现在天下都是这样的,
给人制定了一种很高的,所谓的好坏的标准,然后去挑人家的毛病,把社会的资源和财富,聚集在极少数人的手中,然后看着芸芸众生,去争那一点点的利益,
柏矩一连好多问,都是在问天,问地,问帝王,可谓是伤心欲绝,肝肠寸断,这就是老子为什么不让他去游天下的原因,
真正的游是什么?
庄子在《大宗师》篇说,我的大宗师啊!我的大宗师,调和万物而不为义,利则万世而不为仁,此所游已。
能够游于天下,首先你没有所谓的义,也没有所谓的仁的概念,就是没有那种是非的概念,也没有那种迎合世俗标准的,所谓的仁慈概念,
像姑射山的神人,其神凝,使物不疵疠而年谷熟
一个得道之人,能够打开心境的人,他可以润物细无声,他可以在无形无声中,调和身边的一草一木的,真正的仁慈是忘掉了仁慈的概念,他是由内而外的那种慈悲,
以身为天下则可济天下,以身爱天下,若可托天下,
当你眼中看到的一切,都不会伤及你自身,这才是大爱,这才是慈悲
庄子在《天运》篇说的更精彩,
中无主而不止,外无正而不行,如果你内心没有主宰,(主宰不了自身),你根本就改变不了什么,唯止能指众人止,只有你内心有了主宰,你才能够潜移默化地改变他人的行为,
外无正而不行,什么叫正?
庄子说,乘天地之正,御六气之变
天无为,地无为,两无为相合,万物皆从无为埴,
天是无为的,地是无为的,人如果做到有为,那就不能合于天地之正,就不能和两无为相合,就背离了天地之经,天地之道。
如果你做到无为,天无为,地无为,人无为,那就在一条线上,那就是弥纶天地之道,那就是正,只有做到了无为,你才能乘天地之正,才能游于天地之间,
庄子同时说,逍遥无为也,什么叫做逍遥?
就是你打开了自己的心境,能够接纳一切,允许一切经过,那么,你的行走坐卧都是无为,
有中出者,不受于外,圣人不出;有外入者,不主于中,圣人不隐。
只要我们有了那个主宰,外在一切的变化不足以影响我的情绪,不足以影响我的心情,这就是为什么老子阻止柏矩天下游的原因,
你哭有什么用呢?除了给自己制造一些情绪,伤害到自身,一点用处都没有,从内心里不去干涉外在的因果,只是做好自己,这样不会损耗你的能量,不会给你带来任何情绪的干扰,
外在发生的一切允许它经过,我们要把自己的身体看成是晶莹剔透的,看成是一个透明人,一切只是允许它经过,过而不留,不藏,是非美恶,
以同观之,天下皆一也; 以异观之,肝胆楚越也,
之所以这个世界有让我们看不惯的事情,那是因为我们没有看到它的本质,没有看清而已,
你想改变这一切,首先一定要回归于自身,你的情绪首先是影响你的心情,接着你的心情会影响你身体的各个部分,不知不觉中,你就被这些问题所困住了,
你不但不能够改变什么,只能是徒增烦恼,加剧自己的消耗,这也就在帮我们找到问题的根源,这些问题为什么会影响到我的心情?为什么会影响到我的五脏六腑?
那么可以从另一个方面说,你看到的某件事,就是你身体的某一个部分,如果你的心境敞开,达到了无为,你身体的各个部分就能够有条不紊的运转,那么你就一定可以感化你身边的人,一定可以潜移默化地净化人的灵魂,
真正逍遥游于天下的资本,是我们无为的心境,允许一切经过,允许一切发生
添加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