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人间逍遥游》一书最大的特色在于北大青年作家、古典文学学者陈可抒将《庄子》的逻辑之美呈现在我们面前。
陈可抒认为,庄子不仅仅是文学家,更是一位哲学家。《庄子》一书在逻辑思辨上有许多独特而有趣的工巧,其体系宏大,结构整饬,逻辑严谨。
陈可抒列举了五个方面进行阐述:其一,体、用、辨是庄学的三位一体;其二,《庄子》的立论前后呼应,流转循环;其三,《庄子·内篇》有四个结尾;其四,《庄子》的寓言故事体系性极强;其五,《庄子》巧用了大量的暗线伏笔,对论述进行了巧妙地推进。
体、用、辩是庄学的三位一体,“体”是立论,是理论,是根本;“用”是用理论剖析人和事,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辩”是对于以上二者以外的答疑解惑。
庄学之体的呈现是《内篇》,庄学之用的呈现在《外篇》,庄学之辩则在《杂篇》。
而《内篇》之体在《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内篇》之用在《人间世》《德充符》《大宗师》,《内篇》之辩在《应帝王》。
《人间逍遥游》一书以《庄子·内篇》为底本,陈可抒站在逻辑思维之上,对我们进行了全新解读,每一篇的开头都有一张逻辑表格,一目了然,既严谨又整饬。针对每一段落的精准解析,篇幅不多,寥寥数语中可见其深厚功底,意蕴精深。
本文以《逍遥游》为例。
1.鲲鹏故事是《逍遥游》之体,陈可抒从五个视角进行了解读。
第一段是讲出鲲鹏的故事,指出第一种视角,讲述者的视角。
第二段包括两种视角:第二种,是旁观者的视角,即旁观者只关注成功的光鲜,却无人看到其背后的艰辛付出;第三种视角,当事者关心的是享受收获的乐趣,关注未来的成长。这里第三种视角较旁观者视角而言,更有深意。东方甄选的董宇辉,我们作为旁观者只看到了他的爆火、他的金句频出、他为东方甄选挣的几个亿,称他为宝藏男孩一点也不为过。只有他自己知道,背后他付出了多少精力和时间,输入了多少知识、见闻,默默无闻地努力了很久很久,才有了如今面对屏幕的大量输出,以及众多网友的喜爱。
第三段是第三种视角的延续:当事者善于回顾与总结经验。
第四段蜩与学鸠部分是第四种视角:退缩者惯于自我安慰。去年年底我曾发过一篇日记,大意是看到很多自媒体达人有很出色的成就,现在着手做自媒体是不是有点晚了。咨询从未踏入自媒体行业的朋友,都说自媒体红利期已经过了,晚了晚了。我一直犹豫不决,结果我的一个朋友同期开始做,半年时间已经1.2万粉。我们不要给自己设限,你都不试一把,就要退缩吗?
第五段汤与棘部分是第五种视角:有志者善于抓住要点。
2.四个寓言故事是《逍遥游》之用。
第一个是“越俎代庖”的故事,告诉我们天下虽大,非吾所用。
第二个“藐姑射(yè)之山”的寓言,告诉我们未知之事,非我所议。这让我想起三毛的一句话:“你对我的百般注解和识读,构不成万分之一的我,却是一览无余的你。”未知全貌,不予置评,如今网络虽然发达,我们看到的却很可能只是冰山一角,如何鉴别,这又是一个新的问题。
第三个“不龟手药”的故事,告诉我们若有大知,便成大用。惠子固步自封,庄子的反击恰是对“小知不及大知”的诠释。
第四个“无何有之乡”的故事,告诉我们若知天道,便是逍遥。
《人间逍遥游》一书精讲《庄子》内七篇,以逻辑思辨剖析庄学,让我们看到了全新角度的庄学文化,在通俗易懂的文字里,让我们学到了深厚的国学知识,对于《庄子》又加深了新层面的认识。如果我也能够做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相信也会达到逍遥游的境界。
添加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