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游》一文是《庄子》内篇中的首篇,由此可见它的重要性。庄子作为老子思想的继承者,同是道家思想,“逍遥”的思想是他哲学思想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逍遥”也即人生在世的独立自由不依附的思想。
庄子的《逍遥游》集中体现了他的哲学智慧
庄子通过将一些事物进行对比,来突出万事万物都属于有所凭借、有所依赖的状态,借此来表达对人生价值的看法。下面我们能够借《逍遥游》中的某些句子窥得庄子“逍遥”思想的本质。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由于不能全段引用,这边只引用一些结论性的句子来做参考,具体的还需要各位翻阅原文。
文章开头讲到“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言下之意就是鲲鹏的能力很强,能飞很高很远。
由鲲化成的鹏鸟能扶摇而上九万里
但是它是不是凭借自己的能力做到这一点的呢?并不是,它是依赖于外物、凭借外物才能飞这么远这么高的。
庄子最擅长举例子,他说“水沉积得不深,那么水就无法载得动船,如果倒一杯水在门堂的低洼之处,则只能载得动用芥草做的小船,把杯子当成小船就黏住无法动弹了。”(这是上面那句的翻译)。
意思是说,船能够漂浮起来的原因在于有水,有水才能载舟,假如是比较少的水,那就无法载动比较大的船,而只能载动那些小船。
湖泊水量的多少直接决定能够载下何种体积的船
同样的道理,他继续在文章里写道:“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虽然鹏鸟“其翼若垂天之云”,但若是没有很雄厚的风,那么它也是无法飞起来的。
因此,即使是由鲲化成的鹏鸟这样的神话中的鸟类,也无法真正做到独立自由不依赖,文章开头就是使用了“欲抑先扬”的手法说明这一点。先把鲲鹏说得很超乎常人想象,又通过水与船的比喻来说明,船离不开水。借此说明鹏鸟也离不开风的道理。
这里面也就折射了庄子对一些自认为本领大的人的讽刺与抨击,他指出:“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庄子其人善用寓言与比喻的形式讽刺某些人或者事物
大意就是:“人们所看到的碧蓝的天空,难道是它的真实颜色吗?难道它真的是一望无际的吗?鹏鸟所看到的天空,也应该是和人们看到的一样吧!”鹏鸟虽然能扶摇而上九万里,但它所看到的天空也与常人一样罢了!
因此,鹏鸟虽然在世俗的眼光看起来很厉害,但终归是没有什么不凡之处的,它同其它一切鸟类一样,都需要凭借风,才能起飞。
若是世间的封建君主也妄自尊大,而没有认识他们如今的显赫地位是来源于人民群众的拥护,那么“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所谓的帝王将相就很有可能被推翻,这是庄子思想的一部分,即鄙夷君主,蔑视权贵。
唐太宗指出“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水即人民,舟即统治者
庄子思想的独特性也是体现在此,他追求的是一种“无待”、“无求”、“无为”的思想境界,概括起来说就是要超脱世俗,摆脱条条框框的干扰,做一个真正独立自由不依附的人,这是他的人生观。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这句话属于过渡性质的一个句子。“知”通“智”。它的译文是:小的智慧比不上大的智慧,寿命短的体会不了寿命长的,比如“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据传,彭祖活到了八百岁,普通人跟他相比,岂不是很悲哀的吗?事实上,并不悲哀,不论是彭祖还是普通人都逃脱不了死亡的命运,都是有所约束的。
即使彭祖活到了八百多岁,仍不免于走向死亡
再比如借助斥鴳(麻雀)与鹏鸟的对比,小麻雀看到鹏鸟直上云霄九万里,嘲笑道:“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
一方面说明斥鴳的目光短浅、不自量力,另一方面又表达了对鹏鸟卓然不凡的讽刺与嘲笑,其实他们都不过是五十步笑百步,同样受着规则的束缚、同样需要有所凭借有所依赖罢了。
因此,“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本没错,夏虫不可语冰,井蛙不可语海。但这里面的“大知”与“大年”在庄子看来仍然不是人生价值的理想状态。
庄子进一步举例,将研究的角度从自然界转移到了人类社会,他说:“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他认为,即使是那些才华能够胜任官职,行为在一乡中突出,德行能够合乎君主心意,能力能够征服全国的人,他们在看待审视自己的时候,已经不自觉地变成如同斥鴳(麻雀)一样的狭隘眼界了。
在老子看来,一些世人所认为的成功者不过是受限于种种规则的失败者,他们就如同麻雀一样
紧接着,他又以宋荣子对比上面所言的那种优秀的人。“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
这段话最后两句才是重点,即使像宋荣子这种世间屈指可数的人,他仍然还是有所不足,他虽然能“定乎内外之分”,但是这个“内外之分”还是属于世俗规定的范畴,宋荣子仍然称不上是逍遥。因此,宋荣子就如同自然界的鹏鸟,同样摆脱不了对一些事物的依赖与凭借。
“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这句话便是整篇《逍遥游》的主旨句,也是庄子追求的人生的真正价值,“至人”、“神人”、“圣人”都是庄子眼中的理想人格,庄子借此来表达自己对于“逍遥”的看法,指出只有“无己”、“无功”、“无名”才能真正逍遥于世间。
唯有“无己”、“无功”、“无名”,才能逍遥于天地之间
所谓的“无己”指的便是消除自己与“道”的间隔,让自己的精神与自然融合在一起,实现精神上的超脱;所谓的“无功”指的就是不去好大喜功,不去使自己的独立自由受到功名利禄的玷污;所谓的“无名”指的就是不去沽名钓誉,不过分在乎世俗的评价,使自己从世俗的枷锁中挣脱出来。
事实上,结合庄子的诸多哲学思想,我们可以得到这里的“逍遥”指的就是一种无限接近于“道”的境界。在笔者看来,“道”既然是宇宙的本源、万物之母,那么“道”便具有了唯一性与独特性,“道”不会依附于其它自然事物,它永远是独立自主不依附的。在庄子看来,如果普通人能够做到“无己”、“无功”、“无名”,那么普通人也能成为“至人”“神人”“圣人”这三种接近于“道”的人。
“道”之太极,玄之又玄,超然于万物之外,独立自主不依附
因此,可以说,《逍遥游》通篇所要论述的是一种关于独立自由不依附的人生价值。
添加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