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游》是庄子散文的代表作。逍遥就是自由自在的意思,不过庄子这里所说的逍遥游,是哲学上所论述的人们的一种思想境界。他认为人应当摒弃一切物累,由“有待”进入“无待”,即超脱出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达到无所凭借的境地,只有如此才得以逍遥游。
庄子
《逍遥游》的结构层次
文章可分三个层次。第一层从开篇到“其翼若垂天之云”。文章开篇先声夺人,描绘了一个神奇巨大的鲲鹏形象。鲲原来是邀游在北冥之中一条不知其几千里大的鱼,后来才变成背不知几千里而翅膀若垂天之云的大鹏鸟。作者描述鲲鹏,除重复使用“不知其几千里”一语之外,还用“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来渲染大鹏的宏伟雄姿,“怒”字、“垂”字,把大鹏形象地推到了浩渺的天宇之上。第二层从“是鸟也”至“而后乃今将图南”。这一层主要写大至九万里飞翔的大鹏,小至野马尘埃,都是有所待的。
庄子
如果说第一层写大鹏是静态刻画,那么这一层则是动态的描绘。大鹏居北冥,借助海风的运行飞往南冥,作者通过《齐谐》之语,生动地描绘大鹏徙于南冥的姿态——“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至此,作者恐怕人们产生错觉,认为大鹏是逍遥的,于是又把注意力引向“野马尘埃”等细微之物,说明没有生物气息的互相吹动,就没有野马尘埃的存在。这同大鹏待海运而徙,借九万里长风而翔一样都是有所待的,因此也算不上逍遥。接着,作者打了一个比方:大水可以负舟,杯水可以负芥,风也如此,只有越积越厚,才能负载翱翔万里长空的大鹏之翼,大鹏也在“有所待”后才可南行。
庄子
第三层自“绷与莺鸠笑之日”至“不亦悲乎”。作者嘲讽了蝉与莺鸠对大鹏的讥笑,鹏能够搏击长空,但仍未达到真正的逍遥,大者如斯,小者如蜩与莺鸠之类就更不可能逍遥了。然而蜩与莺鸠却自以为在狭窄的榆枋之间可以自由地“决起而飞”,有时飞不上去也可自由地投落在地上,这就太愚昧无知了。作者以行路愈远备粮愈多的比喻,说明追求的境界愈高,则所凭借的条件也就愈高,从而告诉人们:任何事物都要受到时空的限制,皆是有待的。在“有待”面前,事物是平等的,但在“有待”之中却有大小高下之区别——“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庄子
作者引植物朝菌蟪蛄为例证,以楚国的冥灵、上古的大精的生命长久作比,指出世人羡美彭祖长寿的可悲,文章至此结束,但似乎留下一点遗憾,即作者只指出了事物的绝对的不逍遥,而相对的逍遥却没有指出。
庄子的散文是以浪漫主义著称的。鲁迅称其文“汪洋辟阔,仪态万方”。《逍遥游》典型地反映了庄子的艺术风格。全篇想象丰富,意境开阔,构思奇特,写法上有时大起大落,大开大合,动人心魄;有时则细流汩汩,气息舒缓,娓娓动听。
庄子
搏击长空的大鹏形象
《逍遥游》是阐述哲学道理的文章,然而文章描绘的大鹏形象,却脱离了哲学的意义而成为流传千古的艺术形象。作者以丰富的想象力,构思了决起于北海之上,其背不知几千里,其翼若垂天之云的大鹏的雄姿;以开阔的胸襟,描绘出大鹏借海运徙于南冥,水击三千里,盘旋而上九万跟云空的壮观景象,表现出作者愤世嫉俗、不同凡响的精神境界。由于这种浪漫主义构思的成功,大鹏成了人们乐于追求的理想象征物,人们喜欢用鹏来命名,以鹏程万里比喻前程远大。艺术想象的成功,使大鹏的形象永远积淀在人们的意识里。
庄子
对比、夸张的修辞方法
本文以“小大之辨”为行文线索,把握事物的基本特征进行夸张、对比。大鹏本来巨大,作者却因其大而写其巨;蝉鸠朝菌本来就小,作者却因其小而写其微。大者硕大无朋,小者微乎其微,两相对比,形成一种奇妙的境界。
本文的语言成就,不仅表现在对抽象事物的表达上,也体现在对具体事物的描事上。如作者用“怒而飞”、“决起而飞”,分别刻画大鹏与莺鸠起飞的姿态,字虽少,却十分准确逼真。“怒而飞”,写出了大鹏起飞时充满力量、怒张毛羽、一跃而起的迅猛威武之状;“决起而飞”的“决”字,则把蜩与莺鸠这两个小东西鼓动翅膀,飞上飞下的姿态,刻画得极为传神。
庄子
逍遥游是《庄子》的代表篇目之一,全篇充满着奇特的想象和浪漫的色彩,将说理融入寓言和生动的比喻中,具有着其独特的风格。
添加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