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过庄子《逍遥游》的人都会产生一种“扶摇而上九万里”的豪迈气势,从此便想拥有那样一番洒脱自在的逍遥人生!但是庄子所理解的逍遥却不是我们平日所理解的低级肉体享乐,而是一种精神的高度升华。
为何如此说呢?庄子的逍遥具体指什么呢?欢迎和哲学诗画一起深度探讨。
庄子口中的“逍遥”,并不是一种刻意的追求。所谓“逍遥”的思想不像一种新的时尚潮流,人们见了它的好,就个个趋之若鹜。
庄子说,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在庄子看来,真正的逍遥是追求不来的,因为刻意追求本身就已违背了它的原则。逍遥是一种自然的状态,是本质层面上的固有属性。逍遥者,自逍遥。若真正明白了其真谛,那么不需刻意追求什么,便可自得逍遥了。
所谓逍遥,不过一个无字。心中无己、无功、无名、无一切,真正达到了无的境界。我们起于虚无,归于虚无,这才是生命最自然的状态。让灵魂脱离血肉的束缚,摆脱对物质的依赖,无依无靠,无欲无求,方可自在飞翔,达到庄周口中的逍遥境地。那是一种理想的状态,我们会深深为这种想法而着迷。试想,无需凭借海浪的推扶,也不谈什么旋风的托载,没有体积,没有质量,什么也无法证明“我”的存在,可“我”就在那里,这难道不算是最高境界的逍遥?
其实,庄子在《逍遥游》中进行描述的终极目的不是仅仅停留在要强调大鹏鸟所象征的圣人与学鸠所象征的普通而汲汲于名利的人,他们志向眼界的区别,而是在于从不同境界的人的心态,来告诫人们永远不要自满得意,而且存在着物我和一,人与宇宙的统一,万物自然的相对统一这样一种至高的境界,是“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所以人们要努力达到统一的境界,方法就是顺应万物的自然属性,不必为了强求而用尽心机不择手段。
在人的痛苦问题上,庄子所采取的态度与释家有类似的地方,但其实质是不同的。人生最大的痛苦,在于生死。佛家对于生死的态度,认为本来人的身体就只是一个躯壳,“色即是空”,而且死亡是生命不可避免的事实,以此唤醒人们了悟无常。为什么一切皆无常?因为万事万物的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外部条件,缘聚而生,缘散而灭,一切都是因缘的集合,一切都相互依赖,没有常驻的事物。所以,变易、无常是天地间永不动摇的真理。这就是佛所说的“空”。
佛家认为这个世界上的一切都是不真实的,包括痛苦,以此来寻找精神慰藉,减轻痛苦。而庄子则认为,理解才可以减轻痛苦,削弱感情。
广告
可御可甜 有颜有料 惩罚整蛊任你选 >>进入直播间与主播亲密互动
×
对于庄子的逍遥哲学,冯友兰在《中国哲学简史》中指出:
圣人由于对万物自然的本性有理解,他的心也就不再受世界变化的影响。用这种方法,他就不依赖外界事物,因而他的幸福也不受外界事物的限制。
而西方哲学家斯宾诺莎在《伦理学》中用了“灵魂的和平”的概念来描述这种超高精神境界,即有知的人在他有知的范围内,简直可以不动心,而且由于理解他自己、上帝、万物都有一定的永恒的必然性。
面对现实的挫折与苦难,选择相信命运,是有着一些悲观色彩的。但是庄子的逍遥智慧让我们懂得,人面对社会和世界的力量是渺小的,人终归是宇宙中的一粒尘埃,选择冲突与对立也是螳臂当车、蚍蜉撼树,与其无谓的痛苦和挣扎,不如选择从容顺应,还能得到精神的自由与超脱。
结语:
伟大而玄妙的逍遥是一种高级精神愉悦,而卑微的生命体验也同样值得我们尊重和回味,幸福无大小,只有当我们心中没有了杂念,放空了自己,认识到了人生真正的大道,我们才能做到四季分明,心生欢喜,从而让自我活在一定程度的逍遥快活之中。
添加新评论